污水凝聚剂pac
时间:2025-10-11 08:28:44
来源:
浏览|:1次
污水凝聚剂pac
污水凝聚剂 PAC(聚合氯化铝)详解
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简称PAC)是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应用广泛的无机高分子凝聚剂之一,具适应性强等特点,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及部分有机污染物,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如印染、化工、造纸、食品加工等)污水净化处理。
一、PAC 的基本特性与作用原理
1. 核心成分与物理性质
PAC 有效成分是聚合态的铝离子(Al3),通过羟基(-OH)桥联形成多核高分子化合物。
外观: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常见形态为淡黄色 / 黄褐色粉末、颗粒/淡黄色液体(液体 PAC 无需溶解,使用更便捷)。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具有吸附活性的氢氧化铝胶体等有机溶剂。
稳定性:固体PAC 在干燥、通风环境下可长期储存(保质期通常 1-2 年左右);液体PAC 保质期较短(一般 1-6 个月),需避免低温冻结或高温暴晒。
2. 污水处理的核心作用原理
PAC 的作用本质是 “凝聚 - 絮凝” 协同作用 ,通过破坏污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形成可沉降或过滤的大絮体,具体过程分:
压缩双电层:PAC 溶于水后释放的铝离子(Al3)会吸附在污水中带负电的胶体颗粒表面,中和胶体表面的负电荷,降低胶体间的排斥力(双电层被压缩),使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
吸附架桥:PAC 形成的多核高分子铝羟基络合物具有线性结构,可像 “桥梁” 一样连接多个细小胶体颗粒,形成初步的小絮体(“微絮粒”)。
网捕卷扫:随着反应进行,小絮体进一步聚集,形成体积更大、密度更高的 “大絮体(矾花)”,在沉降过程中会 “网捕” 污水中剩余的细小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通过沉淀或过滤被分离去除。
二、PAC 的主要分类与技术指标
1. 按形态分类
三、PAC 的应用场景与使用注意事项
1. 典型应用行业
PAC 因适应性强,可处理多种类型污水,核心应用场景包括:
市政污水处理:用于初沉池、二沉池前的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SS)和部分 COD(化学需氧量),降低后续生物处理负荷。
工业废水处理:
印染废水:去除染料胶体和悬浮物,配合脱色剂使用可提升脱色效果;
造纸废水:去除纸浆纤维和残留油墨,降低出水浊度。
2. 关键使用注意事项
(1)投加量控制
PAC 的投加量需根据污水水质(浊度、pH、胶体含量)通过小试(烧杯实验) 确定。
投加量不足会导致絮体小、沉降慢,处理效果差;过量则会使水中残留铝离子升高,且絮体分散不易沉降,增加出水浊度。
(2)pH 值调节
PAC反应 pH 范围为,需投加酸剂(如盐酸)调节,否则会影响铝离子的水解效率,降低凝聚效果。
(3)溶解与投加方式
固体 PAC:需先在溶解池内配制成 5%-10% 的水溶液,避免直接投加导致结块(影响溶解效率);
投加点选择:需在污水混合充分的位置投加(如曝气池前端、管道混合器内),确保 PAC 与污水均匀接触,反应时间一般需(快速搅拌),后续需慢搅拌促进絮体长大。
四、PAC 与其他凝聚剂的对比
在污水处理中,PAC 常与传统凝聚剂(如硫酸铝、氯化铁)或有机絮凝剂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1:投加 PAC 后絮体小、沉降慢
原因:PAC 投加量不足、污水 pH 偏离范围、搅拌强度不够;
解决方案:通过小试增加 PAC 投加量,调节污水 pH 至 6-8.5,提高搅拌强度(快速搅拌 1-2 分钟)。
问题 2:出水残留铝离子
原因:PAC 投加过量、污水 pH 过低(铝离子水解);
解决方案:减少 PAC 投加量,调节 pH 至 7.0 左右,或后续增加活性炭过滤去除残留铝。
问题 3:液体 PAC 出现分层
原因:储存时间过长(保质期)、低温冻结(破坏聚合结构);
解决方案:选择保质期内的产品,冬季储存温度不低于 0℃,轻微分层可搅拌后使用,严重沉淀则不可再用。
综上,PAC 作为稳定的污水凝聚剂,其应用效果取决于水质适配性、投加控制及工艺配合。实际使用中需结合小试和现场调试,必要时与 PAM 复配,以达到处理效果并降低运行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