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絮凝剂
时间:2025-07-01 08:47:28
来源:
浏览|:2次
污水处理絮凝剂
污水处理絮凝剂是一类能使水中悬浮颗粒、胶体微粒等聚集形成絮状沉淀的化学药剂,通过中和电荷、架桥吸附等作用改善污水的可沉淀性和过滤性。以下从分类、作用原理、应用场景、选型要点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絮凝剂的核心分类与特性
1. 无机絮凝剂
类型 药剂 作用机制 典型应用
铝盐类 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 水解生成 Al胶体,中和电荷、吸附架桥 市政污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
铁盐类 氯化铁、聚合硫酸铁(PFS) 水解生成 Fe (OH)胶体,电中和与卷扫作用 高浊度废水、含油废水、重金属废水
复合盐类 聚合氯化铝铁兼具铝盐与铁盐优势,适应 pH 范围更广复杂工业废水(如冶金、化工)
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合成高分子:
聚丙烯酰胺(PAM):分阴 / 阳 / 非离子型,分子量高(10-10),架桥能力强,常用于污泥脱水、高浓度废水(如前文详述)。
壳聚糖:阳离子型,兼具絮凝与作用,适用于含重金属或有机物的废水。
二、絮凝作用的核心原理
1. 电中和作用
带相反电荷的絮凝剂(如阳离子 PAM)与带负电的胶体颗粒结合,中和表面电荷,消除颗粒间的排斥力,使其聚集。
示例:PAC 水解生成 Al3,中和带负电的黏土颗粒,使其脱稳。
2. 架桥吸附
长链高分子絮凝剂(如 PAM)同时吸附多个颗粒,形成 “颗粒 - 药剂 - 颗粒” 的桥联结构,聚集成大絮体。
关键:高分子链需足够长,且颗粒表面有足够吸附位点。
3. 卷扫与网捕作用
无机絮凝剂水解生成的金属氢氧化物(如 Fe (OH))以胶体形式沉淀时,会像滤网一样卷扫、网捕水中的细小颗粒。
三、不同场景下的絮凝剂选型与应用
1. 市政污水处理
预处理阶段:投加 PAC(50-100mg/L)去除悬浮物,降低后续处理负荷;
污泥脱水:阳离子 PAM(分子量 800 万 - 1200 万,投加量 2-10kg / 吨干污泥)与板框压滤机联用,减少污泥含水率。
2. 工业废水处理
行业 废水特性 投加要点
印染 含阴离子染料阳离子 PAM+PAC 先投 PAC 中和电荷,再投 PAM 架桥,pH 控制在 7-9
电镀 含重金属离酸性 PFS + 阴离子 PAM 调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AM 加 高有机物、悬浮物 阳离子 PAM(如 PDMDAAC) 配合气浮工艺;
含油污水:阳离子 PAM 吸附带负电的油滴,配合气浮工艺去除油类污染物。
四、絮凝剂使用的关键控制参数
投加量与顺序
剂量试验:通过烧杯实验确定投加量(如 PAC 从 20mg/L 开始梯度增加,观察絮体大小与沉降速度);
投加顺序:
无机 + 有机絮凝剂联用时,先投无机药剂,再投有机药剂,避免相互干扰;
处理复杂废水时,可先投加助凝剂(如石灰、活化硅酸)改善水质,再投絮凝剂。
3. 搅拌强度与时间
混合阶段:快速搅拌,使药剂与废水充分接触;
絮凝阶段:低速搅拌;促进絮体生长,避免剪切破坏。
五、絮凝剂的选型流程与优化策略
1. 基础流程
水质分析:检测 SS、COD、浊度、pH、电荷性质;
初步选型:
高悬浮物→无机絮凝剂(PAC/PFS);
胶体为主→有机高分子(PAM);
烧杯试验:对比不同药剂的絮凝效果(絮体大小、沉降速度、出水浊度);
成本评估:综合药剂单价、投加量、处理效果,选择性价比方案。
2. 联用优化策略
无机 + 有机复配:如 PAC(降低成本)+PAM(提升效率),适用于高浊度、高负荷废水;
pH 调节 + 絮凝:电镀废水先加 NaOH 调 pH 至碱性,再投 PFS+PAM,提升重金属去除率;
工艺结合:絮凝 + 沉淀 / 气浮 / 膜分离联。
储存注意事项
无机絮凝剂:
PAC/PFS 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需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储存于防腐容器中;
干粉易吸潮结块,需密封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有机絮凝剂:
PAM 干粉避免吸入(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溶解时需低速搅拌防止凝胶;
配制成的溶液一定时间内使用,长期存放会因水解。
如需针对特定行业废水的絮凝剂方。可提供水质指标及处理目标,进一步优化药剂组合与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