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沙污水特性与沉淀剂选型依据
时间:2025-11-18 08:24:36
来源:
浏览|:17次
洗沙污水特性与沉淀剂选型依据
洗沙污水(也称洗砂废水)是机制砂、河砂、山砂等在清洗过程中产生的高浊度工业废水,其处理核心在于固液分离。正确理解其水质特性,并据此科学选型沉淀剂(絮凝剂),是实现达标回用的关键。
一、洗沙污水的主要特性
特性
高悬浮物(SS)SS浓度通常为,甚至更高,主要为细砂、泥粉、黏土颗粒。低有机物含量,基本不含油类或有害物质,属无机性浑浊废水。
pH接近中性多数情况下 pH 在 6.5–8.5 之间,除非使用酸/碱清洗工艺。
颗粒带负电黏土、硅酸盐颗粒表面带负电荷,相互排斥,导致长期稳定悬浮,自然沉降困难。
高含泥量、易板结 污泥脱水后易形成致密硬块,影响后续处置。
二、沉淀剂(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洗沙污水中的微细颗粒因静电斥力难以沉降,需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实现“电中和 + 吸附架桥 + 网捕卷扫”作用:
混凝:加入无机混凝剂(如PAC、硫酸铝)中和颗粒表面负电荷,破坏胶体稳定性;
絮凝: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如PAM)通过长链结构将脱稳颗粒“拉”成大而密实的絮体(矾花),加速沉降。
实际工程中常采用“混凝+絮凝”组合工艺,即“先加无机混凝剂,再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三、沉淀剂选型依据
1. 根据颗粒性质与电荷
洗沙污水以无机负电胶体为主 → 优先选用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PAM;
若含少量有机质或呈弱酸性,可考虑阴离子型PAM(成本更低,适用于高钙镁水质)。
经验规律:
阴离子PAM(APAM):常用,性价比高,适用于大多数洗沙废水(尤其含钙、镁离子时效果好);
阳离子PAM(CPAM):适用于含有机污泥或需强化脱水场景,但成本较高;
非离子PAM(NPAM):适用于pH变化大或低温环境。
2. 根据处理目标
目标 推荐药剂组合
快速澄清、回用水 PAC + 阴离子PAM(分子量1200–1800万,水解度20–30%)
污泥减量、易脱水 可搭配少量阳离子PAM进行污泥调理
低成本运行 单独使用高分子量阴离子PAM(部分水质可行)
3. 根据水质参数
高浊度:需先加PAC破稳;
低浊度:可直接投加PAM;
低温或低碱度水:需补充碱度(如石灰)或选用耐低温型PAM。
四、典型处理工艺流程
洗沙废水 → 调节池 → 加PAC(混凝) → 加PAM(絮凝) → 沉淀池(或澄清器) → 清水回用
↓
污泥 → 浓缩 → 压滤脱水 → 干泥外运(制砖/填埋)
常用沉淀设备:斜管沉淀池、澄清池、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
五、选型建议步骤
烧杯试验:
固定PAM类型,调整PAC投加量;
固定PAC,测试不同PAM种类(阴/阳/非离子)及投加量;
观察:絮体形成速度、大小、沉降时间、上清液浊度、污泥体积;
现场中试:验证小试结果,优化投加点与混合强度;
确定方案:兼顾效果、成本与操作稳定性。
六、常见误区
盲目使用阳离子PAM(成本高且未必更有效);
PAM投加过量 → 絮体“返浊”或粘稠难沉;
忽视混合条件(快速混合+慢速絮凝缺一不可);
未定期清理沉淀池 → 污泥堆积影响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