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污水沉淀剂使用
时间:2025-08-22 09:53:41
来源:
浏览|:42次
泥浆污水沉淀剂使用
泥浆污水是一种含大量悬浮颗粒(如黏土、泥沙、矿渣、有机碎屑等)的高浊度污水,广泛存在于建筑打桩、矿山开采、河道清淤、市政工程等场景,具有悬浮物浓度高(SS 高)、黏度大、沉降性能差等特点。沉淀剂的作用是通过化学作用使分散的悬浮颗粒凝聚成大絮体,加速沉降分离,从而实现泥水净化;以下是泥浆污水沉淀剂的选型、使用方法及关键要点:一、常用沉淀剂类型及适用场景泥浆污水的沉淀剂需根据污水中颗粒性质;pH 值等选择,常见类型及特点如下:沉淀剂类型核心成分 适用场景 优势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硫酸铝等以无机颗粒为主的泥浆(如建筑泥浆、矿山尾泥) 成本低、适用 pH 范围广。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含少量有机物的泥浆(如市政污泥、河道淤泥)用量少、絮凝速度快、矾花大而轻复合沉淀剂无机 + 有机复配(如 PAC + 阴离子 PAM)高浊度、复杂成分泥浆(如钻井泥浆) 结合两者优势,沉降效率更高二、沉淀剂作用原理
泥浆中的悬浮颗粒通常带负电荷(如黏土颗粒),且因颗粒细小;表面水化膜厚,难以自然沉降。沉淀剂通过以下作用打破稳定状态:电荷中和:无机絮凝剂水解产生带正电的,中和颗粒表面负电荷,破坏双电层,使颗粒失去排斥力;吸附架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 PAM)的长链分子可吸附多个颗粒,通过 “架桥” 将分散颗粒连接成大絮体;网捕卷扫:无机絮凝剂形成的氢氧化物絮体可像渔网一样包裹细小颗粒,加速其沉降。三、使用流程及操作要点
1. 预处理(可选)
格栅过滤:去除泥浆中较大的石块、纤维等杂质,避免堵塞投加设备;
稀释调节:若泥浆黏度极高,可加水稀释,提高药剂与颗粒的接触效率。
2. 药剂溶解与投加
溶解方法:
无机絮凝剂(如 PAC):配制成 5-10% 左右的水溶液(直接加水搅拌至溶解);
有机絮凝剂(如 PAM):配制成 0.05-0.5%左右 的稀溶液(需缓慢撒入水中,搅拌 30 分钟左右至溶解,避免结块);
注意:PAM 溶解时水温不宜过 60℃,否则易降解失效。
投加顺序:
单一药剂:直接投加(无机絮凝剂可单独使用,有机絮凝剂通常不单独用于高浊度泥浆);
复合使用:先投加无机絮凝剂(破稳),搅拌后,再投加有机絮凝剂(促絮),效果更佳。
3. 搅拌与反应
快速搅拌:投加无机絮凝剂后, 搅拌,确保药剂均匀分散,充分中和颗粒电荷;
慢速搅拌:投加有机絮凝剂后,搅拌,促进絮体生长(避免搅拌过强打碎絮体)。
4. 沉降分离
将反应后的泥浆导入沉淀池,静置,絮体自然沉降,底部污泥可脱水处理(如板框压滤)。
四、关键参数控制
投加量:
无机絮凝剂(PAC/PFS):通常为 50-500mg/L(泥浆 SS 越高,投加量越大);
有机絮凝剂(PAM):通常为 0.5-5mg/L(阴离子型适用于无机泥浆,阳离子型适用于含少量有机物的泥浆);
需通过小试确定:取100mL 泥浆,梯度投加药剂,观察沉降速度和上清液澄清度,选择投加量。
pH 值调节:
若泥浆pH偏离范围(如酸性矿山泥浆),需先用石灰(调碱性)调节,再投加沉淀剂(pH不当会导致絮凝剂水解不,效果下降)。
泥浆温度:
可适当增加投加量;需缩短溶解后存放时间(建议现配现用)。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上清液浑浊,沉降慢 投加量不足;pH 不合适;搅拌强度不够 增加投加量;调节 pH至佳范围;加强搅拌
絮体细小,不易沉降 有机絮凝剂用量不足;无机絮凝剂过 PAM 投加量;减少无机絮凝剂用量
絮体易破碎搅拌强度过大;PAM 投加量不足降低搅拌速度;增加 PAM 用量
污泥脱水困难絮凝剂与颗粒结合不紧密;无机絮凝剂过量 优化 PAC 与 PAM 比例;增加 PAM 用量促进絮体密实
六、注意事项
药剂储存:絮凝剂需存放在干燥、通风处,PAM应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降解),液体药剂保质期通常为。
污泥处理:沉降后的污泥含高浓度固体,需通过压滤机脱水。
总结
泥浆污水处理的是通过沉淀剂的 “中和 - 絮凝” 作用加速颗粒沉降,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泥浆性质(无机 / 有机、SS 浓度)选择合适药剂(如 PAC + 阴离子 PAM 复合使用),并优化投加量、pH和搅拌参数。合理使用沉淀剂可大幅提高泥水分离效率,降低后续处理成本,是工程类泥浆污水净化的常用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