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过程的步骤和药剂
时间:2025-08-26 07:50:18
来源:
浏览|:35次
污水处理过程的步骤和药剂
污水处理是一个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维度技术协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如有机物、悬浮物、氮磷、重金属等)去除或转化,使水质达到回用要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可分为核心处理阶段和辅助处理环节,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处理步骤与药剂,以下是详细拆解:
一、污水处理核心步骤(按处理阶段划分)
污水处理通常遵循 “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的递进流程,每一步的目标和技术手段差异显著:
1. 预处理:去除粗大杂质,保护后续设备
核心目标:拦截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如树枝、塑料袋、砂石等),避免堵塞水泵、管道或损坏后续处理构筑物(如曝气池、滤池)。
关键步骤:
格栅过滤:通过格栅(粗格栅:细格栅间隙 5-20mm)物理拦截粗大漂浮物,定期人工或机械清理栅渣。
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无机砂粒(密度大、易沉降)与水分离,减少砂粒对后续设备(如曝气叶轮)的磨损。常见类型有平流式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
2. 一级处理(物理处理):去除悬浮物,降低后续负荷
核心目标:通过物理沉淀去除污水中可自然沉降的悬浮物(SS),同时去除部分浮油,降低污水的浊度和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
关键步骤:
初沉池(初次沉淀池):污水在池中缓慢流动,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池底,形成 “初沉污泥”(定期排出处理);上层澄清液进入。
3.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降解溶解性有机物,净化环节
步骤(主流工艺):
活性污泥法(应用广泛):
曝气池:将污水与 “活性污泥”(富含微生物的絮状污泥)混合,通过曝气设备(如曝气盘、曝气机)向池中充氧,为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微生物吸附、降解有机物。
二沉池(二次沉淀池):曝气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活性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上层澄清液(“二沉出水”)进入三级处理;部分沉降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气池(维持微生物浓度),剩余污泥排出处理。
生物膜法(适用于小规模污水或水质波动大的场景):
污水流经附着有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形成的膜状结构,附着在填料上,如生物滤池的滤料、生物转盘的盘面)的构筑物,微生物通过膜的吸附和代谢降解有机物,无需回流污泥,操作更简单。
4.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去除特定污染物,实现回用或高标准排放
步骤(按需组合):
深度沉淀 / 混凝沉淀: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微小悬浮物或胶体形成大絮体,再通过沉淀池去除。
过滤:利用滤料(如石英砂、活性炭、陶粒)截留水中残留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有机物,提升水质透明度。
脱氮除磷:
脱氮:通过 “缺氧池(反硝化细菌将 NO转化为 N)+ 好氧池(硝化细菌将 NH转化为 NO)” 的组合工艺(A/O 工艺),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
二、污水处理阶段常用药剂(按功能分类)
药剂的作用是强化污染物去除效率、优化处理过程(如防止结垢、污泥脱水),不同阶段的药剂功能差异显著,具体如下:
药剂类别 核心功能 常用药剂举例 适用处理阶段
混凝剂 使微小悬浮物 / 胶体形成大絮体(“混凝”),便于沉淀去除 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 预处理(如沉砂池辅助)、三级处理(混凝沉淀)
絮凝剂 促进混凝形成的小絮体进一步团聚为大絮体,加速沉降 聚丙烯酰胺(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 初沉池、二沉池、三级混凝沉
三、关键补充:污泥处理(污水处理的 “副产品” 处理)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如初沉污泥、剩余活性污泥),污泥含水率高,若不处理会造成:
污泥调理:投加调理剂(如 PAM石灰),破坏污泥胶体结构,提升脱水效率。
污泥脱水:通过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等设备,将含水率降低形成 “泥饼”。
污泥处置:泥饼可通过卫生填埋、焚烧(能量回收)、堆肥(农业回用,需满足重金属标准)等方式处置。
综上,污水处理是 “步骤递进 + 药剂协同” 的系统工程,不同水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需根据污染物特性调整步骤和药剂类型,实现 “减污降害、资源回用” 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