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钻井泥浆污水处理剂
时间:2025-07-18 07:13:30
来源:
浏览|:51次
打桩钻井泥浆污水处理剂
打桩、钻井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污水含有大量悬浮物、胶体颗粒、有机物等污染物,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泥浆污水处理剂是针对这类污水的处理材料,通过絮凝、沉淀、吸附等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使其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以下从分类、作用原理、应用场景及选择要点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打桩钻井泥浆污水的特点
在了解处理剂前,需先明确污水特性,这是选择处理剂的基础:
高悬浮物(SS):含有黏土颗粒、岩屑、钻井液添加剂残渣等,污水浑浊度高。
胶体稳定:颗粒粒径小,因表面带电形成稳定胶体,难以自然沉淀。
成分复杂:可能含钻井液中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润滑剂、石油类物质等。
pH波动大:随钻井地层或泥浆类型(如酸性、碱性泥浆)变化,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二、常用泥浆污水处理剂分类及作用
根据作用机制,处理剂可分为絮凝剂、混凝剂、调理剂、吸附剂四大类,实际应用中常组合使用(如 “混凝 + 絮凝” 协同)。
1. 混凝剂:打破胶体稳定性
通过中和胶体颗粒表面电荷,使颗粒失去稳定性并初步聚集,多用于污水预处理。
无机混凝剂:
铝盐: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适用范围广,对悬浮物和胶体去除效果好,pH适应范围,且成本较低,是打桩钻井污水。
铁盐:如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絮凝速度快,形成的絮体密度大、沉淀快,适合高浊度污水;但腐蚀性较强,需注意设备防护,且可能使出水带轻微颜色。
钙盐:如石灰(氢氧化钙)。主要用于调节 pH,同时可吸附部分颗粒,但使用效果有限,常与铝盐 / 铁盐配合。
有机混凝剂:如聚合胺类,适用于低浊度或含油污水,但成本较高,较少单独用于泥浆污水。
2. 絮凝剂:促进颗粒聚集沉淀
通过 “架桥作用” 将混凝后的小颗粒连接成大絮体,加速沉淀分离,是混凝后的关键步骤。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
适用:污水中悬浮物带正电,通过负电荷吸附颗粒,形成大絮体。打桩钻井污水中常用,因多数泥浆颗粒表面带正电。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
适用:含大量有机物、细菌或带负电颗粒的污水(如页岩气钻井污水),通过正电荷中和并絮凝。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
3. 调理剂: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若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需脱水(如压滤回用),需用调理剂降低污泥含水率,避免污泥黏连设备。
无机调理剂:如聚合氯化铝、石灰,通过压缩污泥颗粒间隙水,增强脱水效率。
有机调理剂: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通过吸附作用使污泥颗粒凝聚,适合黏性大的污泥。
4. 吸附剂:深度去除残留污染物
用于处理后污水的深度净化(如回用或达标排放),去除微量有机物、重金属或色度。
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石油类物质,适合含少量油污的钻井污水。
三、处理剂的典型应用流程(以打桩泥浆为例)
预处理:通过沉淀池去除大颗粒岩屑(降低后续处理剂用量);
混凝阶段:向污水中投加 PAC(或 PFS),搅拌使胶体颗粒脱稳(pH 需调节至 6-8,若过酸 / 过碱需先加石灰调节);
絮凝阶段:加入 APAM(稀释后投加,避免局部浓度过高),缓慢搅拌使小颗粒聚集成大絮体;
沉淀 / 分离:絮体在沉淀池自然沉淀,上清液可进一步用活性炭吸附(若需回用);
污泥处理:沉淀污泥投加 CPAM 调理后,通过压滤机脱水。
四、处理剂选择的要点
根据污水成分:
高悬浮物 + 黏土颗粒:优先 “PAC+APAM” 组合;
循环回用(如泥浆配制):需深度处理,增加吸附或过滤步骤。
成本与操作性:
无机混凝剂(PAC、PFS)成本低于有机絮凝剂,应优先作为基础剂;
现场需测试投加量(通过小试确定)。
设备兼容性:
铁盐腐蚀性强,若设备为普通碳钢,建议选铝盐;
高浓度 PAM 易堵塞管道,需稀释后(0.1%-0.3% 浓度)投加。
五、注意事项
pH 调节:多数混凝剂在中性条件下效果,酸性污水需先加石灰或氢氧化钠调 pH,碱性污水可加硫酸调节。
投加顺序:须先加混凝剂(中和电荷),再加絮凝剂(架桥絮凝),顺序颠倒会大幅降低效果。
搅拌强度:混凝阶段需快速搅拌(使药剂均匀分散),絮凝阶段需慢速搅拌(避免打碎絮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