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污水絮凝剂沉淀剂
时间:2025-08-08 10:41:16
来源:
浏览|:19次
泥浆污水絮凝剂沉淀剂
泥浆污水(如建筑打桩泥浆、矿山尾矿浆、河道清淤泥浆、钻井泥浆等)因含有大量细小黏土颗粒、矿物碎屑、有机物及胶体物质,具有高悬浮物、高黏度、颗粒分散稳定(多带负电荷)等特点,需通过絮凝剂与沉淀剂的协同作用实现固液分离。以下从药剂类型、作用机制、应用流程及关键要点展开说明:
一、泥浆污水的核心处理需求
泥浆污水的问题是细小颗粒难以自然沉降(受布朗运动和电荷排斥影响,稳定性强),需通过药剂破坏颗粒稳定性,促使其凝聚成大絮团并快速沉降,实现上清液澄清和污泥减容。
二、常用絮凝剂与沉淀剂类型
泥浆处理中,“絮凝剂” 侧重使颗粒凝聚成絮体,“沉淀剂” 促进絮体沉降(或调整环境加速沉降),二者常协同使用,核心药剂包括:
1. 无机絮凝剂(混凝剂)
作用:通过电离产生金属离子,中和颗粒表面负电荷,破坏胶体稳定性,形成微小 “矾花”。
常用类型:
聚合氯化铝(PAC):适用pH范围宽,对黏土颗粒絮凝效果好,污泥量中等,成本较低,是泥浆处理的无机药剂。
聚合硫酸铁:絮凝速度快,形成的矾花密实,但酸性较强,需配合碱调节 pH。
2. 有机絮凝剂(高分子絮凝剂)
作用:通过高分子链的 “桥联作用”,将无机絮凝剂形成的微小矾花吸附、缠绕成更大、更密实的絮团(“絮凝强化”),加速沉降。
常用类型:
聚丙烯酰胺(PAM):常用,分阴离子型(APAM)、阳离子型(CPAM)、非离子型(NPAM)。
阴离子PAM:适合处理中性至碱性泥浆(如建筑泥浆、河道泥浆,颗粒带负电),分子链长,桥联能力强,絮体大且沉降快。
阳离子PAM:适合含大量有机物的泥浆(如市政污泥加工泥浆),可同时中和负电荷并吸附有机物,提高脱水性。
非离子 PAM:适合酸性或复杂泥浆(如矿山酸性尾矿浆),受盐度影响小。
3. 沉淀剂
作用:通过调整环境或直接增重,促进絮体沉降。
常用类型:
碱性调节剂:泥浆多呈弱酸性或中性,可提高,增强无机絮凝剂的离子化效率,同时可促进黏土颗粒凝聚,且生成的 CaCO可增重絮体,加速沉降。
三、典型应用流程
以建筑打桩泥浆
预处理:通过格栅去除大块杂质,泵入调节池,搅拌避免颗粒沉降分层。
pH 调节:投加石灰或氢氧化钠,将pH调至7-9。
投加无机絮凝剂:在管道混合器或反应池投加PAC,快速搅拌,使药剂与泥浆充分混合,形成微小矾花。
投加有机絮凝剂:在无机絮凝后,投加阴离子 PAM,慢速搅拌,促进矾花聚集成大絮团。
沉淀分离:絮凝后的泥浆进入沉淀池(或板框压滤机),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上清液SS可降,底部污泥(含水率约)可进一步脱水(如叠螺机、压滤机)。
四、适用场景与药剂选择
泥浆类型 特点 推荐药剂组合
建筑打桩泥浆 高黏土、低有机物 PAC + 阴离子PAM + 石灰(pH 调节)
矿山尾矿浆 含金属离子、酸性 PFS(耐酸)+ 非离子 PAM
钻井泥浆 高黏度、含钻井液 钻井泥浆絮凝剂+ PAM
五、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
药剂配比: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需按 “先混凝后絮凝” 顺序投加,比例不合适会导致絮体松散或上清液浑浊。
投加量:过量会使颗粒重新带电荷(“再稳定”),导致絮体分散;不足则絮凝不充分,需通过小试确定用量,梯度投加药剂观察沉降效果)。
搅拌强度:无机阶段强搅拌(确保药剂分散),有机阶段弱搅拌(避免打碎絮团),搅拌时间过短混合不均,过长则破坏絮体。
温度与pH:低温(<10℃)会降低絮凝剂活性,需增加用量;pH 偏离范围会显著降低效果,需提前调节。
六、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通过 “混凝 - 絮凝 - 沉淀” ,上清液可回用(如工地洒水、混凝土搅拌),降低处理成本。
注意事项:
污泥需检测(按危废处理);
PAM需现配现用,溶解时需慢速搅拌(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效果);
高盐泥浆(如海水钻井浆)需选择抗盐型PAM(如耐盐阴离子PAM)。
泥浆污水的处理核心是通过无机絮凝剂破稳、有机絮凝剂聚团、沉淀剂加速沉降的协同作用,实现固液分离,药剂选择需结合泥浆性质针对性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