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沙污水沉淀剂PAM
时间:2025-08-21 09:56:58
来源:
浏览|:16次
洗沙污水沉淀剂PAM
洗沙污水是砂石加工(如制砂、洗砂)过程中产生的高浊度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砂粒、泥土、石粉等),具有浓度高、颗粒细、沉降慢等特点,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河道淤积、土壤污染;洗沙污水沉淀剂(又称絮凝剂)是通过化学作用加速颗粒沉降的关键药剂,以下从类型、作用原理、应用流程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洗沙污水的核心特性
洗沙污水的污染物以颗粒物为主,特性如下:
高悬浮物(SS):SS浓度可达数,颗粒直径多,包含砂粒(较粗,易沉降)和黏土胶体(较细,难自然沉降);
胶体稳定性:黏土颗粒因表面带负电,在水中形成稳定胶体体系,如自然沉降需数天甚至数周;
pH 值:多为中性至弱碱性,少数因地质原因呈酸性(如含硫化物的砂石)。
二、洗沙污水沉淀剂的类型及适用场景
沉淀剂的功能是破坏颗粒稳定性,促进其聚集沉降。根据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常见类型如下:
沉淀剂类型 代表药剂 适用场景 局限性
无机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 中低浊度污水、水质较简单的洗沙废水 成本低、适用性广、适应范围宽 絮体较小,沉降速度中等,需配合助凝剂
聚合硫酸铁 高浊度、含少量有机物的污水(如洗沙混少量) 絮凝力强,对低温污水效果 PAC 酸性条件下使用,易腐蚀设备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PAM) 低浊度污水、需强化沉降速度的场景 分子链长,桥连作用强,絮体大且紧密 成本较高,需与无机絮凝剂配合使用。
三、沉淀剂的作用原理
洗沙污水中颗粒难以沉降的核心原因是胶体稳定性(颗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沉淀剂通过以下机制打破稳定:
电荷中和(无机絮凝剂为主)
无机絮凝剂(如PAC)溶于水后释放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黏土颗粒中和,降低颗粒间排斥力,使其失去稳定性,形成细小 “微絮体”。
桥连絮凝(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主)
有机高分子(如PAM)的长链分子可同时吸附多个微絮体,通过 “桥连” 作用将其连接成更大絮体,增加颗粒重量,加速沉降。
当无机絮凝剂投加量较大时,会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这些沉淀物如同 “渔网”,将细小颗粒包裹其中,共同沉降。
四、洗沙污水沉淀剂的处理流程
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 “无机絮凝剂 + 有机絮凝剂” 组合投加,配合沉淀池完成处理。
洗沙生产线的废水(含砂粒、石粉)进入集水池,通过螺旋分离器或振动筛先去除粗砂,减少后续药剂消耗。
若污水 pH 偏酸,需投加硫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无机絮凝剂在此范围效果)。投加无机絮凝剂(如 PAC)
污水进入反应池,投加 PAC(浓度通常 10%-30%),搅拌 1-2 分钟左右,使颗粒初步脱稳,形成微絮体。
投加有机絮凝剂(如 PAM)
污水进入反应池,投加 PAM(浓度 0.1%-0.5%),缓慢搅拌 30 秒 - 1 分钟,絮体通过PAM的桥连作用形成大絮体。
沉淀分离
含大絮体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絮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沉降,底部形成泥渣,上清液可回用(如洗沙循环水)或达标排放。
泥渣处理
沉淀池底部的泥渣通过污泥泵送至压滤机(如板框压滤机),脱水后形成泥饼,可用于制砖、填埋或土地改良。
五、使用注意事项
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需按比例投加,具体根据污水浊度调整(高浊度可增加 PAC 比例)。
投加浓度
PAC 需稀释至 5%-10% 后投加(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影响效果);
PAM 需用清水缓慢搅拌溶解(浓度 0.1%),避免结块(未溶解的 PAM 会浪费药剂并堵塞管道)。
搅拌强度
投加 PAC 时需中速搅拌(使药剂均匀分散),投加 PAM 时需低速搅拌(避免打碎已形成的絮体)。
水质适应性
不同地区砂石成分不同,需通过小试确定佳药剂类型和投加量(小试方法:取等量污水,加不同药剂观察絮凝速度和上清液澄清度)。
设备维护
定期清理沉淀池底部泥渣,避免板结;PAM 溶解罐需每周清洗,防止残留药剂堵塞管路。
六、优势与应用价值
相比自然沉淀(需数天),添加沉淀剂后沉降时间可缩短时间,大幅提高处理效率;
经济性:无机絮凝剂(如 PAC)成本低。
综上,洗沙污水沉淀剂通过化学絮凝作用快速解决高浊度问题,是洗沙行业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水质特性合理选择药剂类型及工艺参数,以达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