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打桩污水沉淀剂
时间:2025-08-01 08:08:18
来源:
浏览|:26次
地铁打桩污水沉淀剂
在地铁打桩施工中,桩基作业(如钻孔灌注桩、冲击钻等)会产生大量含高浓度悬浮物(泥沙、黏土颗粒、岩屑等)的污水,这类污水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需通过沉淀剂处理实现水质净化(达标排放或回用)。以下是针对地铁打桩污水沉淀剂的关键信息总结:
一、打桩污水的特点
主要污染物:以悬浮颗粒物(SS)为主,浓度高,颗粒粒径不均(从胶体级到粗颗粒),水质浑浊;可能伴随少量油污、有机质或重金属(视地质情况而定)。
处理需求:是降低 SS 至排放标准,同时避免二次污染。
二、常用沉淀剂类型及作用
沉淀剂(絮凝剂)通过 “电荷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卷扫” 作用,使悬浮颗粒凝聚成大絮体,加速沉降分离,常用类型如下:
1. 无机絮凝剂(主要起凝聚作用)
聚合氯化铝(PAC)
适用范围广,对pH值适应性强,能快速中和颗粒电荷,形成致密絮体,沉降速度快。
常用于高浊度打桩污水,尤其适合含黏土颗粒较多的水质,性价比高。
聚合硫酸铁
絮凝效果强,形成的絮体大且重,沉降快,对低温、高浊度污水适应性优于 PAC,还能轻度。
适用于含泥沙量高或水质偏酸性的打桩污水。
三氯化铁、硫酸铝
无机絮凝剂,价格低,但用量大,可能导致出水 pH 波动(如三氯化铁会降低 pH),需配合 pH 调节剂使用,目前逐步被聚合类替代。
2. 有机絮凝剂(主要起助凝作用,通常与无机剂联用)
聚丙烯酰胺(PAM)
分阴离子型(APAM)、阳离子型(CPAM)、非离子型(NPAM),打桩污水以阴离子型为主(因污水中颗粒多带负电荷)。
作用:通过长分子链 “吸附架桥”,将无机絮凝剂形成的小絮体连接成更大絮体,加速沉降,减少污泥体积,提高脱水效率。
用量少,但能显著提升处理效果,降低无机剂用量。
三、使用注意事项
投加顺序与方式:
先投加无机絮凝剂(如 PAC),快速搅拌,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
再投加 PAM(稀释后投加,避免结块),慢速搅拌,促进絮体生长;
后静置沉淀。
pH 调节:
无机絮凝剂对pH敏感(如 PACpH 6-8),若污水 pH 偏离,需先加酸碱(如石灰、硫酸)调节,否则会降低絮凝效果。
污泥处理:
沉淀后的污泥含大量泥沙,需通过压滤机如板框压滤机脱水,PAM 的加入可提高污泥脱水效率,降低含水率(便于运输处置)。
四、典型处理流程
打桩污水→格栅(去除大块杂质)→调节池(均化水质)→加药反应池(投加 PAC+PAM)→沉淀池(絮体沉降)→清水池(达标排放或回用)→污泥池(脱水处理)。
综上,地铁打桩污水处理以 “无机絮凝剂(PAC/PFS)+ 阴离子 PAM” 联用为核心方案,需结合实际水质优化药剂配比,兼顾处理效率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