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药剂絮凝剂
时间:2025-06-23 10:37:57
来源:
浏览|:11次
水处理药剂絮凝剂
水处理药剂中的絮凝剂是一类能使水中悬浮颗粒、胶体微粒等聚集形成较大絮状物,从而加速固液分离的化学药剂。其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行业应用广泛,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一、絮凝剂的分类与作用原理1. 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絮凝剂铝盐类:如硫酸铝、聚合硫酸铝(PAS)。原理:通过水解生成带正电荷的羟基铝离子,中和胶体颗粒表面负电荷,同时形成氢氧化铝絮体吸附悬浮物。铁盐类:如氯化铁、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原理:水解生成铁离子聚合物,通过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使颗粒聚集,形成的絮体密度大、沉降快。其他无机剂:如硫酸亚铁、活性硅酸(水玻璃),常作为助凝剂与主絮凝剂配合使用。有机絮凝剂合成高分子:如聚丙烯酰胺(PAM),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及两性型。原理:通过长链分子上的官能团与颗粒吸附,形成 “架桥” 作用,将细小颗粒连接成大絮团。天然高分子:如淀粉衍生物、壳聚糖、海藻酸钠。原理:利用分子链上的羟基、氨基等基团与污染物结合,但其絮凝效果通常弱于合成高分子,需改性后使用。
微生物絮凝剂
原理:通过生物大分子的吸附架桥和电荷中和作用凝聚颗粒,具有可降解的特点。
2. 按作用机制分类
凝聚剂:主要通过电中和作用使胶体脱稳(如无机铝盐、铁盐)。
絮凝剂:侧重通过架桥作用形成大絮体(如PAM)。
助凝剂:辅助主絮凝剂效果(如活性硅酸、石灰,调节 pH 或改善絮体结构)。
二、絮凝剂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无机絮凝剂 聚合硫酸铁(PFS) 絮体密度大、沉降快,对 COD、色度去除效果好,适用于酸性废水。 易腐蚀设备,处理后水呈浅黄色。 钢铁废水、造纸废水、含油废水。
有机絮凝剂 阳离子 PAM 对带负电荷胶体的电中和能力强,污泥脱水效果好。
有机絮凝剂 阴离子 PAM 分子量高,架桥作用强,适用于高浓度悬浮物废水的絮凝和沉淀。 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影响效果。 选矿废水、洗煤废水、涂料废水。
三、絮凝剂的使用流程与关键参数
1. 基本处理流程
污水调节池 → 投加絮凝剂(混合搅拌)→ 反应池(形成絮体)→ 沉淀池/气浮池(固液分离)
2. 关键控制参数
投加量:
无机絮凝剂投加量通常为,PAM 投加量,需通过烧杯试验确定用量(投加过量会导致胶体再稳,降低效果)。
搅拌强度与时间:
混合阶段(投加药剂):快速搅拌,确保药剂均匀分散;
反应阶段:慢速搅拌15-30 分钟,促进絮体生长。
水温:
水温过低时,絮凝剂水解速度慢,絮体形成效率降低(建议水温≥10℃)。
四、絮凝剂的选择依据与注意事项
1. 选择依据
水质特性:
悬浮物浓度:高浓度悬浮物(如洗煤废水)优先选高分子量 PAM;
胶体电荷:带负电荷胶体(如黏土颗粒)选阳离子絮凝剂;
酸碱性:酸性废水选铁盐或阳离子 PAM,碱性废水选铝盐或阴离子 PAM。
无机絮凝剂成本低但用量大,有机絮凝剂效率高但成本高。
2. 注意事项
操作:
PAM固体粉末易吸潮,需佩戴口罩防止吸入;无机絮凝剂(如氯化铁)具有腐蚀性,接触皮肤需立即冲洗。
储存与溶解:
固体药剂需密封存放于干燥通风处,溶解时需按比例缓慢投加,避免结块;
溶解后的 PAM 溶液不宜长期存放(阳离子型≤24 小时,阴离子型≤48 小时)。
五、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复合药剂:
通过在线监测水质参数,自动调节絮凝剂投加量,实现精准控制。
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絮凝剂成分,降低成本与资源浪费。
总结
絮凝剂是水处理中实现固液分离的核心药剂,其作用机制涵盖电中和、吸附架桥与网捕卷扫。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水质特性、处理目标及成本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并严格控制投加量、pH 值等参数。未来,絮凝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推动水处理工艺的升级与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