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絮凝剂沉淀剂
时间:2025-09-02 11:59:48
来源:
浏览|:24次
水处理絮凝剂沉淀剂
水处理中,絮凝剂与沉淀剂是实现固液分离、净化水质的常用化学药剂,二者常协同作用,侧重与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概念定义、分类、作用原理、应用场景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概念与本质区别
在水处理流程中,絮凝剂与沉淀剂的配合通常遵循 “先絮凝、后沉淀” 的逻辑,前者负责将微小杂质 “聚集成团”,后者负责让 “絮团 / 杂质” 快速 “沉降分离”,共同解决 “杂质难分离” 的问题。
絮凝剂(Flocculant) 沉淀剂(Precipitant)
功能 使水中微小、分散的悬浮颗粒 / 胶体,聚集成粗大、易分离的 “絮团” 使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磷酸盐)生成不溶于水的 “沉淀物”,或加速絮团沉降
作用对象 悬浮颗粒、胶体(如泥沙、油漆颗粒、微生物)溶解态污染物或已形成的微小絮团
作用结果 形成 “絮团”(体积大、密度较低,易上浮或悬浮) 形成 “沉淀物”(密度大,易下沉至水底)
典型场景 生活污水浊度去除、工业废水(如印染、造纸)脱色除悬浮物 电镀废水重金属去除。
二、絮凝剂的分类与应用
絮凝剂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1. 无机絮凝剂(常用,成本低)
主要通过 “压缩胶体双电层”“吸附架桥” 作用,使胶体颗粒失稳聚集,特点是用量大、絮团密度高、易沉淀。
常用类型:
铝系: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l(SO))—— 适用于生活污水、自来水、印染废水,pH 适用范围宽(5.0-9.0),矾花(絮团)大且稳定。
铁系: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 适用于高浊度废水(如采矿废水)、含油废水,脱色效果优于铝系,但酸性较强(需调节 pH),易使水质带色(过量时)。
复合无机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铁—— 结合铝系和铁系优势,适应水质更广,处理效率更高。
2. 有机絮凝剂(用量少)
多为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上带有电荷基团(如氨基、羧基),通过 “吸附架桥”“网捕卷扫” 作用,将微小颗粒拉成大絮团,特点是用量少(通常为无机絮凝剂)、絮团大、沉降快。
常用类型: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 适用于带负电的胶体(如污泥脱水、印染废水),污泥脱水功能。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 适用于含泥沙、矿渣的高浊度废水(如洗煤、选矿废水),需与无机絮凝剂(如 PAC)配合使用,增强絮凝效果。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 适用于酸性或中性废水(如造纸废水),在水中不电离,靠分子链吸附作用絮凝。
三、沉淀剂的分类与应用
沉淀剂的是 “与目标污染物反应生成沉淀”,或 “改善絮团密度加速沉降”,按作用目的可分为化学沉淀剂和助沉剂。
1. 化学沉淀剂(针对溶解态污染物)
通过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溶解态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盐,实现分离。
常用类型与应用场景:
2. 助沉剂(针对絮团或轻质杂质)
本身不与污染物反应,主要通过 “增加絮团密度”“破坏水体稳定性”,加速絮团沉降。
常用类型:
无机助沉剂:硫酸钡、二氧化硅—— 密度大,可附着在轻质絮团上,加速下沉(如处理含油废水的浮渣)。
有机助沉剂: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如低分子量 CPAM)—— 通过压缩絮团内部水分,降低絮团体积、提高密度,适用于污泥脱水前的预处理。
四、协同使用逻辑与注意事项
在实际水处理中,絮凝剂与沉淀剂常 “搭配使用”,例如:
电镀废水处理:先加 PAC(无机絮凝剂)吸附微小杂质形成小絮团,再加 (化学沉淀剂)去除生成硫化铜沉淀,后加少量 CPAM(有机絮凝剂)将絮团与沉淀聚合成大颗粒,加速沉降。
通常 “先投加无机絮凝剂→再投加有机絮凝剂→后投加沉淀剂 / 助沉剂”,避免药剂间直接反应失效。
剂量需通过小试确定(如 PAC 常规投加量,CPAM ,过量会导致 “反絮凝”(絮团分散)。
搅拌条件:投加絮凝剂时需 “快速搅拌”,确保药剂与水均匀混合;形成絮团后需 “慢速搅拌”,避免絮团破碎。
